查看原文
其他

秘境 | 南京西路上,有座平民建筑大讲坛

2016-04-25 Nancy 南京西路周到



南京西路上的 人民公园,新老上海人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



然而,公园的青翠里隐藏着一栋神秘建筑,或许你从未留意过——



从公园7号门入,一到点灯时分,这个被静谧和绿意包围的大玻璃建筑——上海当代艺术馆,就bulingbuling得不要不要的。



这些天,它正在借由来自宝岛台湾的建筑师姚仁喜的“内镜·外象”展览,讲述建筑空间里的“静谧”、“舞台”和”堂奥“的概念。听着深奥,但是,好汉,这里是“不懂建筑的人听的建筑课”哦~


▲ 初入艺术馆,访客的思绪即被几根“台柱”吸引。“我们生活在空间里,空间就是舞台。”

在这片方向感明确的空间里,直走可观浏一楼陈设与单元,沿斜坡上楼可通往二三楼的访谈间、部分装置、课室及案例模型。


▲ 相对于一楼大厅,通往二楼的通道上,是观看影片《浮光掠影》的最佳视角。

在高挑简约的当代艺术馆里,这种空间引导力与姚仁喜的空间概念一拍即合——”在设计良好的空间里,每个人既是演员也是观众。通过设计这种戏剧感,空间应该像镜头一样,让人们产生方向感。”



▲片长12分钟的影片《浮光掠影》(Fleeting Moments)在场馆一楼循环播放。看过影片,即使是外行人,也会对姚仁喜的建筑印象深刻。

姚仁喜的团队盖出来的房子,宝岛台湾有,我们大陆也有。不同于我们习以为常的横平竖直、四四方方的住宅楼、办公楼,对称而庄重的庙宇,集约而生硬的旅馆,姚氏建筑艺术里晦涩而鲜为人知的奥妙耐人寻味,原来盖房子可以是这么有意思的事情。



▲ 姚仁喜建筑师职业至今三十余载,擅长将人文与历史观点融入建筑空间设计,呈现独特的在地文化与内涵。

“我觉得在台湾,建筑需要导览是种奇怪的现象,包括小说先看导读,我觉得这是很坏的习惯,读就读咯,还‘导读’,实际上就是被骗被忽悠了嘛。”因此,姚说,建筑基本上应该处于无言的状态,“其实对任何事情来讲,‘不要说’的状态才是真正的魅力。



姚仁喜的“建筑课”讲得这么奇怪,它的建筑与我们南京西路上的建筑有什么不同哩?今天,我们就来领略他的诗意、禅意和奥义吧——



案 例



农禅寺水月道场

建一场幻象,四季更迭,镜花水月


▲ 农禅寺为东初老人于1971年所创设,寺内僧众禅修之外,兼以务农维生,因此得名。圣言法师于1979年接任住持。

农禅寺水月道场坐落于台北大关渡平原,面向基隆河,北倚大屯山,清雅、幽静。


▲ 将戏剧性交给大自然去表现——天空、云彩、阳光、月光、风、雨、山、水,一年的四季,一天的昼夜晨昏,成为了主角。

进入这方宗教空间,两面高度不同的墙隔离了高速公路的喧嚣。一进入道场,远方的主讲堂伫立于80公尺长的荷花池中,超大柱廊直冲的倒影,伴随飞扬其间的金色帷幔,自成一道虚幻雅致的风光。


▲ “我不能设计光,可是我可以设计墙有洞让光进来,我可以设计水,有风来它会动,我可以把水、光、风、影这种东西偷渡进建筑。”

试想,站在弄禅寺寮房二层的走廊上,看遮阳板镂刻着一整部《金刚经》,清早的阳光透过镂空的文字投射在走廊的内墙上,整个长廊的地上和墙上布满了光亮的佛经文字,一道道晨光伴随着空气中的尘埃在走廊缓缓移动。一边沐浴着阳光照耀的经文,一边诵经,缓缓由居所向大殿行进。


▲ 农禅寺的总体布局,没有传统寺院的向心性。大殿偏居,寺院最中心位置的水池,也被刻意设计成了非向心状态。

为此,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、著名评论家周榕说,水月道场的设计,预敷了一层使众生“安心”的位置基调。持重而不轻浮、稳定而不冒险、舒适而不焦虑。可谓是在世轮回之际留下的一篇明心见性的空间偈颂。


佛手湖轩

做一个设想,帷幔飘扬,留存想象


▲ 建筑模型:养慧学苑(左)、佛手湖轩(右)

按照姚仁喜的设想,在访客抵达这个建筑的时候,会看到草地上有一个废弃的兽笼,在院子的角落有一个焚松的炉子正在烧松枝,所以有白烟跟香味冒出来,在湖畔有一个没有桨的船,在水面上有一个荡不到的秋千,在风中飘来飘去。



▲ 佛手湖轩的帷幔在微风轻抚的日子里,呈现着别致的潇洒与浪漫。

这个建筑其实就是一致性的框架,上面悬挂了五个木头的盒子,就是木头的房间,建筑的外围有这些布飘在那里。



▲ “有的建筑盖起来了,反而失去了很多想象力。”

然而,这个建筑好像一直都没盖起来。按照设计师的说法,有些建筑是不应该被盖起来的,它们留在想象的空间里,让每个人都可以在脑子里面构筑自己对于所谓“佛手湖轩”的样子。


养慧学苑改一方空间,结庐人境,体验心远


▲ 这是一所位于台中的佛教建筑,“在台中一条非常LOCAL的街上,旁边的房子是典型的台湾城市,乱七八糟的”。

有一天,一群比丘尼法师跑来大元建筑事务所说:“有个很小的案子,但有个条件:一定要做个现代的建筑,而不是传统寺庙。”当时,姚仁喜心里高兴,但装作勉强:“我同意。”




虽然三面围绕其他市井建筑,但经过团队的巧手,行人转入此处,瞬间即可脱去外界的喧嚣和纷扰,从不同的路线观赏中庭精致,感受到冥想和沉静的礼佛气氛。


乌镇剧院铺一副画卷,水墨光影下,水中并蒂莲


▲  乌镇的“自然”是水、运河、树、旧墙、乌瓦、石板,那是时间累积起来的成果,因此,设计者也做一个‘梦境的自然’。

去过乌镇的盆友或许对这个剧院并不陌生。在低矮的水乡中建造现代剧院,同时要求整体环境的统一,不容易。


▲  其中一个小厅的外墙贴的是银箔。在高耸的空间下,经由空缝,可以看到外面小镇的剪影,可以看到一艘艘乌篷船开来开去。

这座建筑以代表吉兆的“并蒂莲”作隐喻, 剧院一半在陆地上,一半在水中。访客搭乘乌蓬船或经由栈桥步行到达剧院。“我们希望观众们可以从外面林子走进来,也可以坐船来看戏。”


▲ 两个戏剧厅的大厅内墙一边贴了金箔、另一边贴的是银箔。

当光线透过窗棂洒进来反射在地面上时,整个室内空间几乎像是在水里一般。水波光影的反射经过窗棂格子映照到天花板上,更让所有光影随时随刻都在变动。


▲  剧院已于 2013 年 5 月完工,并被誉为“中国最美丽的剧院”,提供包括传统戏曲、前卫表演艺术、时尚舞台秀、婚宴喜庆等活动的空间。

剧场本来就是做梦的地方,人人都知道戏是假的,不过还是要去看戏。乌镇也是一个像梦的地方。所以乌镇剧院最大的任务,就是要让人们的继续做好梦。这个空间氛围就是不要惊醒梦中人!


▲ 当年,渡船的船夫分享了一堆有关这座剧院的故事,姚仁喜“很开心,因为每个人都可以编出一套自己跟建筑的关系”。

据说,当年在这个剧院完工之前,姚仁喜租了一艘船摆渡剧院,途中,船夫见他目不转睛看着剧院,问:“你知道这剧院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?”他说:“不知道。”船夫说:“像不像一朵并蒂莲 ?”他说:“不像。”船夫说:“像个莲花!你是不太会看建筑。”


兰阳博物馆隐一块人造礁石,描画20°精算的肌理



这个建筑物在台湾宜兰一个重要的大地景边上,从山一直到平原到海,经过以前的历史,有乌石港,外面还有龟山岛,把外面的景色框进来,让室内跟户外的建立联系。


▲ 模型:倾斜20°角的兰阳博物馆

整体建筑倾斜20°角从大地拔出,所有倾斜的线性交会。石港春帆的荣景仿佛历历再现,沿着海岸线错落进退的礁石,陡峭又缓斜的单面山凛立;山、海、平原都在诉说宜兰的故事。

 


据说,访客到达博物馆大厅参观时,随着楼层的升降,能正好看到龟山岛出现,慢慢上升、上升,就会越来越清楚看到整个户外的环境,整个乌石港跟新港,跟龟山岛的关系。这些都是经过精算的。



展厅志愿者介绍说,修建博物馆的材料多是就地取材。宜兰是一个多雨的地方,下雨的时候石头吸水,但建筑的铸铝板不吸水反而变得更亮,肌理跟晴天的时候有不一样的感觉。因此,下雨的时候它有另外一种表情。


元智大学图书馆造一间智慧殿堂,林荫深处,灯火通明


 

据说,当年在讨论这一案例时,偏好古典而传统的图书馆概念的元智大学董事长徐旭东先生认为,图书馆之于大学校园,应当是在夜间仍旧灯火通明,众多渴求知识的学子在此满足他们心灵上的追寻,如同飞蛾扑火般。因此,这一鲜活的意象自始至终引导着设计方案的推衍与发展。


其他诗意建筑 · 作品模型
 

▲ 台北故宫博物馆南部院区的流线型基座。


▲ 罗东行政中心


▲ 新竹高速铁路站

姚仁喜曾在事业繁荣的时候,丢下整个事务所的业务,去加州学电影。在他的建筑里,本来就有诸多电影因缘。而新竹高铁站也以轻飘飘的一弯名片,和沉甸甸的结构创新,构建出旅行的蒙太奇。


▲ 汗贝德纪念馆

“我们做的任何事情,都是在想很长远的事,包括创造一个概念。想象一百年以后这栋建筑会是怎样的状态,或者说,想象设计一个窗户,怎样让它历经时间,防水,经过地震,经过各种岁月的折腾。我们想得很远,跟现在这种很快的东西是不一样的。”



每个分展厅里都分配着志愿者。他们可以用流利的中英文向中外访客传达其中的理念与奥义。除此之外,展馆二楼的访谈录像、三楼的讲座实录,都将帮助建筑学门外汉们,了解诗意建筑的奥秘——



讲 坛




也说 “堂 奥”谈谈:结庐在人境


▲ “虽然我们在做所谓的‘结庐’,但因为东方传统,任何东西都跟心有关系,建筑也不仅仅是物的问题,而是跟心有关系。”

姚仁喜:,是你打开一扇你所看到,所感知的;所有门后面你看不到的,叫做。所以堂是直接的,明显的,甚至是正式的;奥是隐晦的,是一种想象,是我们心里的愿望,所以奥后来发展为秘密。



▲ 场馆二楼的装置《第九柱》(The Ninth Column)。

姚仁喜:可是堂与奥的意义,中文里并不是相反词,其实它有点像阴阳,要两个一起讲才能讲出外在的现象与内在经验合成一体的状态。 



▲ “如果文字是堂,字里行间,或者英文说“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”,那就是奥。英文的说法,其实就是space。”

姚仁喜:作为建筑师,工作最迷人的地方,建筑师只能用一些真实的砖瓦、木头这种材料,或者是它们与每个地点的地形、气候、文化、历史,甚至心灵方面的延续,来重装出、构筑所谓的堂,对实质的主观的诠释,也就是所谓的奥,要两个元素合起来才能够合成整体。


也说“静 谧”诠释:心远地自偏


▲ 一楼展厅的静谧之处,《喧嚣与寂静》(Distractions and Serenity)每5分钟循环一次。10米直径的圆形空间中,参观者被圆周的221支圆管围绕。光束以不定的速度上下攒动一如我们内在杂乱而喧嚣的思绪。

姚仁喜:在创作时有大挑战,因为我们有很多期待、恐惧、野心、不安,那个时候,心里的水被搅动,心里的纯净状态不容易很透彻,怎样彻底传达内镜而不经过扭曲,这个是不断的锻炼和挣扎的过程。



姚仁喜:所以,内在状态和能量是什么,自己必须看得很清楚,外在的呈现是不是很忠实地反应内在的状态,也必须不断地去建设。那创作带给人的挑战,内镜、心境要有某种澄清、静谧的状态,就像水,它也有反射,这很自然。


也说“直觉”

此中有真意,欲辩已忘言


▲  “相信直觉,相信内心蹦出来的灵感或直观感受。”

姚仁喜:我设计时的状态是直觉的状态,我很重视直觉,现在的一般人不容易相信直觉,觉得直觉不科学不理性,所以不可靠,相反,我在创作的过程里,觉得直觉是最可靠的。




姚仁喜:麻烦的是,我们有一颗怀疑的心,不容易相信直觉,我们对自己没有办法合理解释,但这种怀疑跟自我的辩论是一种状态,训练自己拿掉怀疑,渐渐地直觉就会更清楚地出现,设计的形象就出现,设计就自然显现。




特别提醒:“讲坛” 5月7日 就要跟大家say goodbye咯,揣上50块大洋,带上各类证件,快来听讲吧!



| 林 锦       编 辑 | 小 林  

(本文由南京西路周到编辑整理,如需转载,请联系后台)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